新闻信息

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团队成功举办首届“平遥文化遗产国际交流周”主题活动

发布时间:2019-09-09 来源:城乡发展研究中心 作者: 张彧

2019年9月5日,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团队成功主办平遥文化遗产国际交流周第四日活动“传统建筑改造示范与公众教育”。

2019年9月5日,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团队成功主办平遥文化遗产国际交流周第四日活动“传统建筑改造示范与公众教育”。由我院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史文正牵头组织的跨学科、跨国别的联合团队,集结了来自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法国AS建筑事务所,以及天津建筑模型参数化设计研究所的专家学者,基于平遥县衙街区文献资料整理和现状基础调研,从历史街区活化更新与公众参与,历史街区品质与质感,以及建筑技艺与技术的探索与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联合团队同与会专家学者、政府工作人员、古城居民、遗产爱好者、游客等,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特色与价值,共商平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新途径、新方法,共谋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的新发展。

史文正主任首先分享了对于保护、创新、延续平遥古城活力的探索。基于平遥古城县衙街区三维数据库的建立,以及对古城内民居修缮展开长时间的动态跟踪,通过历史建筑改造示范指引与古建筑结构部件营造体验的实践探索,融合古城社区居民、古建修缮施工队(匠人)、规划管理者、设计师的力量,推动对于传统文化、传统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探索改变平遥县衙街区的物质空间环境,促进社区居民的共融。

图片2.jpg

联合团队成员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三位老师从不同视角分享了关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探索。刘卫兵教授在汇报中探讨了《历史街区品质与质感》,他认为“品质”是一种求好的精神,是在一个有限的条件下寻求该条件最好的风格与方式,而“质感”是一种观感、触感、氛围的营造,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发展不应该追求表面化的品质、自以为是的街区生活,而是实现真正的繁荣与幸福。舒阳副教授分享了《战术城市主义与历史街区更新活化》,战术城市主义是一种通过短期的、低成本和弹性的干预措施和政策来建设和激活社区的方法。通过功能完善型、临时占用型、闲置再利用型等一系列战术类型为抓手,运用开放式、逐渐渗透和循序渐进的做法,高效地利用资源,使社会互动释放出创造潜能,以实现放松规划过程,增加公民和政府之间交流的目的。任亚鹏特聘副研究员的报告题目是《基于景观创生的公众参与研究与实践》。“公众参与”目的在于寻求处于弱势地位的民众在选择、营造、组织自身居住环境时有效表达切身利益的诉求途径。在实践中需要从设计战略学的角度,将历史文化传承与专业领域相结合,并将保护方法、公众参与和社会发展需求相统筹。

图片3.jpg

法国AS建筑工作室建筑师Gregory AZAR以平遥古城县衙街区两个院落的改造为案例,分享了新技术在历史建筑改造实践中的应用。他认为传统的建筑施工技艺本身就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面,将传统的技艺结合先进的建筑技术,如生物原料结合传统技艺的压力泥土砖、屋瓦下热水管(热虹吸)、地暖等,为古城居民营造现代生活,实现“活”的古城。

天津建筑模型参数化设计研究所的冯轶嘉带来了《工匠技艺”古建筑结构部件营造》的经验分享。他特意为本次活动复原了镇国寺万佛殿七铺双抄双下昂转角加柱头斗拱铺作,通过实物讲解,大家切身体验到其中蕴含的智慧。斗拱零件之间的拼合、穿插体现了建筑物的内在逻辑,让人们感受到了千年文明古国在建筑领域所创造的璀璨文化。

图片4.jpg

  

一下午的学术活动丰富而精彩,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团队充分展示了工作坊近一年的学术成果。通过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特色与价值,坚持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引领公众参与、主动融入,完成对县衙街区的服务与引导,在平遥实现遗产保护的智慧众筹;通过不同学科交叉,不同视觉交流,推动乡土、社会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对话,并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为推动平遥乃至全省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究和利用找到新的途径。

最后,冯轶嘉先生代表团队将镇国寺万佛殿斗拱模型作为礼品赠送给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李锦生正厅巡视员。为期四天的平遥国际工作坊团队成果交流研讨会在专家领导、各团队负责人、古城居民、工作人员的祝福视频中闭幕,参会人员集体合影留念。敬请期待未来工作坊更精彩的活动!

QQ图片20191015171950.jpg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