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信息

于砖瓦间镌刻历史层积 以专业力构建文化基线—— 规划七所开展介休市历史文化保护类建筑调研纪实

发布时间:2025-08-29 来源:规划七所 作者:许慧芳

规划七所于8月19日至27日,组织12人专项调研团队,联合介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以及介休市建筑设计院,分两次深入介休市张壁、北辛武村、田村、旧新堡、兴地等12个传统村落开展系统性调研工作。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历史文化保护类建筑普查工作的部署,规划七所于8月19日至27日,组织12人专项调研团队,联合介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以及介休市建筑设计院,分两次深入介休市张壁、北辛武村、田村、旧新堡、兴地等12个传统村落开展系统性调研工作。


本次调研聚焦核心保护范围内的传统风貌建筑,系统采集建筑数量、产权归属、使用情况、破损程度等基础信息,同步记录建筑形制、建造年代、建筑面积等要素,规范填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保护类建筑调查信息统计表》,并按技术标准采集建筑立面、室内空间及细部构件的影像资料,为后续保护规划编制与修缮工程实施奠定数据基础。


微信图片_2025-11-01_154503_626.jpg



在北辛武村街巷节点,调研团队通过登高勘察,对建筑檐角至础石的整体风貌进行360度影像记录,重点捕捉砖雕纹饰、门匾题刻、墙基裂隙等细部特征,实现微观要素的精准建档。在张壁村传统四合院,团队从院落空间格局到细部装饰纹样,从产权归属关系到保护利用现状,构建建筑的可追溯性身份标识体系。在南庄村闲置院落,通过对屋面结构、屋架体系及门窗构件保存状态的细致勘察,将零散信息整合为规范化的保护类建筑现状数据。在焦家堡村,为完成建筑年代佐证,团队结合族谱文献与口述史资料,通过建筑形制比对,将模糊的历史信息转化为精准可溯的档案记录。


微信图片_2025-11-01_154518_244.jpg


为期五天的调研中,团队累计采集建筑影像6000余帧,完成《保护类建筑调查信息统计表》500余份。通过精准测绘、分级评估与系统化建档,将建筑物质特征转化为可追溯的量化数据,实现传统院落的“一户一档”管理。这些未纳入现有保护名录但具有地域文化记忆载体价值的传统建筑,经调研梳理后,从物质实体转化为活态文化载体,使历史层积与文脉延续得到具象呈现。本次调研不仅是对传统风貌建筑的系统性现状评估,更是对三晋地域文化基因的深度挖掘与解析。










扫一扫,关注我们